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困难群众住房保障)

2022-09-25 8:04:31 证券 xcsgjz

如何解决年轻人住房困难?

***、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人民群众的住房问题,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是完善群众基本住房需求的一个重要措施。这几年来,相关部门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快建立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公租房主要是为了解决城镇住房和收入双困家庭。

目前,城镇户籍的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已经做到了应保尽保,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保障性租赁住房重点还是要解决人口净流入的重点城市,主要是大中城市,特别是这些城市的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住房问题,相关部门现在正在抓紧推进。共有产权住房是由城市政府因地制宜,主要是帮助有一定经济实力,买不起房子的居民能够尽快改善居住条件。

第二,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住房保障政策和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财税、金融、土地配套政策。二是关于准入、使用、退出、运营管理机制。

第三,建成了规模巨大的保障性住房。从1994年国务院决定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到2007年,全国共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1000多万套。2008年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以来,全国累计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7800多万套,有2200多万困难群众取得了住房补贴,也就是说,帮助了2亿多困难群众实现了安居。

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困难群众住房保障) 第1张

楼市定调释放8大信号 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

作为国家经济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房地产业的未来走势备受关注。经过2018年密集的调控,在限购、限价、限贷、限商、限售等多重限制下,房地产市场从之前的高温逐渐退烧,并步入理性发展轨道。

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通过“房地产税”“新型城镇化”“棚户区改造”“群众住房问题”等关键词,勾勒出2019年及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

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丁分析认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民生领域较为关注,提及要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落实城市主体责任、改革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继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镇棚户区改造、保障困难群体基本居住需求等。从政策层面看,房地产政策不会那么严格,将以因城施策为主。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

对此,全联房地产商会创会会长聂梅生认为,原来的城镇化基本上是盖新房,或者说是开发商在推动中国城镇化的过程当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从新城镇、新建筑这个角度介入的比较多,例如望京新城、回龙观、天通苑等,操作方式是先把房子基础设施这块干好了,然后人才住进去,是一个先有物再有人的过程,一些卫星城和国外也有过这样的操作。实际上就是不断圈地,不断地从版图上扩大的过程。

报告中提到的发展是城市内涵性的一个增长,所以它叫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并不是版图的扩张,而是城市的更新,包括老城市老旧小区的升级,实际上它是给城镇化赋予一个新的内容,更多从人的角度来考虑城镇化。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2018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58%,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3.37%,分别比上一年提升了1.06、1.02个百分点。已经非常接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的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的目标。未来两年,中国城镇化速度依然会加快。

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这有两个含义:第一,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发展就类似“内核和圈层”的概念,后续预计中心城市的发展会有较多的机会,尤其是一些中西部的中心城市,会有较好的发展导向,这样也会发挥更好的辐射效应;第二,预计后续一些城市群中的中小城市会有较好的发展机会,这是楼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尤其是类似武汉、郑州、西安、沈阳等城市,周边的中小城市发展机会将明显上升。

张大伟分析认为,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的趋势必然是大城市圈发展。从房地产角度看,过去的三年,这些区域都已经建立了初步的房地产调控协同机制,最典型的北京与周围的环京,基本实现了房地产调控的协同。未来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核心区域也必然是这些热点城市,另外围绕这些城市的核心城市圈、城市群也是经济发展、人口流入的核心区域。

同策咨询研究中心总监张宏伟指出,从房地产角度来讲,一些资源配套、人口、教育、产业也会在中心城市集聚,开发企业还是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家中心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业绩;另一方面,一旦核心城市有了布局并且地位得到确认之后,比如上海、南京,上海周边的昆山、嘉善,南京周边的马鞍山、滁州等,这些城市的基础设施配套和产业资源也会产生联动。

 继续强调落户政策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抓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

严跃进认为,关于人才引入和落户政策,是这两年政策调控中争议较多的内容。此次政策中提到了要抓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政策,这其实也是为了更好实现2020年的城镇化的发展目标。实际上近期各地都在抓这个工作,这有助于人口导入的门槛降低和市民化的进程加快。类似落户政策预计会形成一波新的红利,预计2019年通过落户政策而带动的购房消费需求会继续上升。未来两年,中国城镇化速度依然会加快。

张大伟表示,户籍制度改革全面落地,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全部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或意见,大多数城市已经放开放宽落户限制,许多中小城市基本实现落户零门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制度性通道全面打通。”

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落实城市主体责任,改革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严跃进认为,这和2018年的两会精神是一致的,而今年两会继续强调群众住房问题的解决。从政策上看,这和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是一致的,主要是3个要点,即落实城市主体责任、完善住房体系、推进棚改工程。类似表述中,最主要是要关注落实城市主体责任的概念,预计今年会不断推进对各地楼市调控的考核,这里虽然没有提“一城一策”,但估计接下来会有陆续细分政策出台。尤其是在住房规划、住房政策调整、住房金融政策完善等方面有创新。

新城控股*总裁欧阳捷指出,虽然报告提出“落实城市主体责任,改革完善住房体系和保障体系”,但除了因城施策、一城一策、落实责任之外,预计不会有更大力度的改革新举措,也不会有更大力度的刺激政策或抑制政策,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是未来的市场走势。

推进保障房建设和棚改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继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镇棚户区改造,保障困难群体基本居住需求。”

张大伟认为,从全国库存看,房地产市场已经基本告别库存积压时代,当前房地产去库存任务初步完成,一、二、三、四线城市商品房库存去化已十分充分,很多城市去化周期均在12个月以下。必须明确的是,棚改的数量将减少,这已经是2018年的政策要求,另外货币化安置的逐渐收紧也已经是趋势。但一刀切的可能性不存在。

张宏伟认为,房地产调控基调基本不会变,在此基础上做好民生类的工作,解决低收入家庭的居住问题。

 存量市场受到高度重视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城镇老旧小区量大面广,要大力进行改造提升,更新水电路气等配套设施,支持加装电梯,健全便民市场、便利店、步行街、停车场、无障碍通道等生活服务设施。”

严跃进认为,这和过去的棚改的做法是有差异的。实际上在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很多新的产业,包括水电路气配套设施、加装电梯、便民市场、便利店、步行街、停车场、无障碍通道等7个细分领域,这是很多涉及城市运营的开发商可以积极关注的。

聂梅生表示,老旧小区的改造提升,更多的是增加服务业的活力,增加就业,增加商业的活力,使人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推广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成果”。

严跃进表示,从房地产发展的角度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焦点,这和当前发展租赁市场的改革导向有关。从此次政策来看,强调了“推广”的概念,意味着此前全国18个城市试点工作会推广。所以预计包括苏州、东莞、重庆、济南等城市后续在集体建设用地配建租赁住房等方面,会有较多的动作和政策导向。

张大伟则认为,从趋势看,农村土地的价值将提高,但目前依然是使用权的变化,短期看,产权发生改变的可能性不大。

稳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稳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

聂梅生指出,2019年仍将是房地产税落地的准备之年,继续完善诸如调查研究之类的前期准备工作。

张大伟认为,房产税立法过程较长,目前在积极准备草案阶段,短期出台可能性不大。

刘鹤***撰文:顺应居民高品质住房需求,更好解决居民住房问题

凤凰网房产讯 11月24日,***刊登刘鹤署名文章《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文章指出,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矛盾在供给侧,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提升供给体系的水平和质量,更好适应、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壮大实体经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治理结构改革,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实体经济与金融协调发展,实现“科技—产业—金融”的高水平循环。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要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方针,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使之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枢纽。适应数字化趋势,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过程中,要重视需求侧管理,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始终把扩大内需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有序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加强全国统筹,完善能耗控制机制,通过市场竞争推动淘汰落后产能。实施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分类指导,着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落实好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顺应居民高品质住房需求,更好解决居民住房问题,促进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